林则徐(1785-1850年)
福建侯宫人,嘉庆十六年进士。著名抗英禁烟将领,民族英雄。1835、1836年两次到南京署理两江总督,1839年授两江总督,因主持东南沿海禁烟运动未到任。
陶澍简介
陶澍 (1778-1839),湖南安化县小淹乡人,字子霖,号云汀,嘉庆七年 (1802)进士。道光元年 (1821) 调福建按察使、安徽布政使。三年 (1823) 授安徽巡抚。五年 (1825),因洪泽湖决口,漕运阻浅,特调任江苏巡抚,亲至上海主持漕粮试行海运成功。十年(1830) 升任两江总督,兼两淮盐政。力图整顿淮盐积弊,裁省浮费,严核库款,缉禁私盐,淮盐得以行销。又于淮北试行票盐,后推及淮南。十九年 (1839) 卒于两江总督任上,终年62岁,晋赠太子太保,谥文毅。
陶澍家谱
陶氏远祖可追溯到周司徒陶权公,后及晋太尉大司马陶侃。陶升于公元923年从江西吉州迁居湖南安化。始祖陶舜卿生于元大德戊成 (1308) 九月初三,逝于元至正丙成 (1346) 八月二十三日,葬于资江乡小淹陶家溪。
陶澍家谱
湖南安化小淹陶澍墓
陶澍政绩
试行海漕
清代两江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、漕赋重地。嘉道时期,由于吏治腐败,河工、漕务、盐政等大政均出现危机,江南地区问题尤为严重。陶澍先后担任安徽布政使、安徽巡抚、江苏巡抚、两江总督之职,共计十八年。在任期间,选贤用能、兴利除弊,“隐然以一身为江南保障”,政绩卓著。尤以力推盐务、漕运改革,试行海漕,陶澍功不可没。
试行海漕
力推票盐
清代前期盐业实行官盐商销,即由专商垄断盐引和引岸。雍正以后,由于吏治腐败加剧,盐务弊端愈积愈深。到了嘉道之时,淮盐浮费高昂、私盐猖獗,造成淮盐运销困难、课额积欠严重、盐商疲乏。陶澍升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后不久,对盐务进行了有效的整顿,扭转了“极度疲废”的盐务局面。
力推票盐
陶澍书法
陶澍一生勤于政务,而手不释卷,“奏议下笔千言,无能代其笔者。平日嗜风雅,留心文献于地形、水利尤究心”。(《清代七百名人传》)。“诗宗韩杜,尤工长句;书法北海”。陶澍的书法亦称是精湛。
典故
晩年托孤
道光十六年(1830),陶澍省亲路过醴陵,看到左宗棠手书“春殿语从容,廿载家山印心石在;大江流日夜,八州子弟翘首公归”对联,十分欣赏,遂与左结为忘年之交。十八年(1838),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,到两江总督署拜见陶澍。陶澍安慰左宗棠说:“这次会试落第,不要灰心,多学些经世致用学问,将来会大有用处!陶澍又说:“我人老了,有一事相托,不知左贤弟可答应?”左宗棠忙打躬道:“大人相托,岂有不应命之理!原来陶澍虽有多房妻室,子女不少,但只有晚年所生的儿子陶桄存活,当时七岁,视如掌上明珠,其余皆为闺女。陶澍对左宗棠真切地说:“如我有不测,就把陶桄这孩子交托给你培养如何?”左宗棠欣然应允。陶澍进一步说:“贤弟的大小姐小陶桄一岁,我们就结为亲家吧,等他们成人了,由你操办,我拜托了。”左宗棠见陶澍说得如此真诚,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。十九年(1839)陶澍逝于任上。左宗棠不负陶澍托孤之请,赴小淹陶澍府第,全力施教陶桄八年,直到陶桄十六岁,又携他到长沙深造。

印心石屋
在陶澍家乡小淹镇的资江中,有一块长宽各约两丈,凸出江面约两丈许的大石头,方正若印,当地名日“印心石”。陶澍小时候随父读书,将书屋取名为“印心石屋”。道光十五年 (1835年),陶澍觐见道光帝,道光帝赐书“印心石屋”。次年,陶澍回到家乡,将御赐大幅“印心石屋”四字悬刻在小淹石门潭南北两岸,并在印心石北修建了21米高、共7层的文澜塔,将小幅“印心石屋”四字奉于塔上。